时间:2023-01-19 20:15:21 | 浏览:653
静下来回头看下自己,原来自己的姓氏竟隐藏着前世今生——竟有这么多趣味趣事——一个个遥远而真实的前世今生历史,只有华夏炎黄才有!
最常见也是最持久的就是随父姓,主要就是随男性,只有少见的是随母姓、随妻姓。但在久远的古代,可是这个顺序:主要是随部落领导姓,随贡献奖赏姓,随地域占据姓,随生存需求姓(比如水域、饮食、树木等),还有为逃避战乱屠杀而改姓,为归顺新的部落或民族而改姓,等等。那个年代,人们的崇拜或敬重就是至上的。而现在,一些人总想鄙视或是撇开与祖先的联结,直接就选用洋人的字母替代汉字了,有的虽然勉强保留这几个汉字名称,但思想与意念早就叛逆为洋人的打手和宣扬了!
那就先一个个看看炎黄子孙上下5千多年的中华姓氏遗传至今的文化故事吧。近5千多姓氏就是5千多年的炎黄历史源泉主角——你我他都是主角:
梁
一:源于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裔的封地夏阳梁山,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非子的曾孙秦仲,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国名为姓。该支由少昊氏-伯翳-非子-秦仲-梁伯,一脉相承,在春秋时期形成梁氏。
二:源于姬姓。①出自东周时期周平王之子唐的封地南梁,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路史》等记载,东周初期,周平王姬宜臼有个儿子姬唐被封在南梁,后被楚国所吞并,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梁,安定梁氏出此,是为河南梁氏。
②出自战国时期魏国文侯少子毕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记载,“魏”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都位于山西芮城县。晋献公姬诡诸攻灭魏国之后,把它改成毕万的封地。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定都于安邑(今山西运城),国号“魏”。战国初期,为躲避秦国的威胁,魏惠成王魏罃(魏婴)于周显王姬扁八年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国”亦被史家称为战国之“梁国”,魏惠成王又被称为梁惠王。
③出自周宣王牧正的役人梁鸯,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因晋国有解梁城、高梁、曲梁等地,故以邑名为姓氏,是为山西梁氏。由于河东梁氏族人能征善战,后来被朝廷迁往甘肃和宁夏一带,形成著名的安定乌氏梁氏。
三:源于少数民族。①源于回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回族梁氏,为宋神宗赵项执政时期的赐姓。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曾有一名骨伤外科医学者由古波斯(今伊朗)来华,并被朝廷聘为了护驾金疮科御医。宋神宗还特别赐给他汉名为梁柱,于是后人都称他为“梁接骨”。梁柱从古波斯带来的医药学知识,曾被载入典籍《宋修本草》。
②源于鲜卑族、匈奴族、羌族、蒙古族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③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后秦将领梁国儿,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国有一位著名的将领梁国儿,出自匈奴族孤独部,原名待考,史籍称其为“西胡人”。在梁国儿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得赐之姓为姓氏,世代称梁氏至今,是为陇西天水梁氏。
四:源于职业。梁姓出自两州时期围梁以鱼的渔民,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典籍里的“梁”,就是指架在河流上的桥,所以其注云:“成梁所以便民,不使涉也”。 “梁”字除了有桥梁的含义之外,古代还有河堤、围堰的意思。开封城历史上就称为“大梁”,之所以如此称呼,并非因为这里有大的桥梁,而是因为有许多大的矮坝堰,利用它可以捕鱼。在典籍《诗经》中说:“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这里的“梁”,就是“鱼梁”,即在河边筑起矮堰,站在矮堰边,可以用竹子编织的笱,捕捞泥鳅、黄鳝之类的小鱼。
因此,在古代的近河、湖、泽、湾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中,有许多人皆以“梁”为姓氏,世代称梁氏。
字辈排行:
江西梁氏族谱字辈:彦公肇世业嗣绪大显扬贻燕鸿图远传家厚德彰人文济凤美仕学启龙光祖烈冠裳茂孙谋钟鼎芳三元应捷发五桂永腾香宠命逢天锡云礽冀昌
天津市梁氏字辈:朝学天元春秀继续正大光明
河南梁氏字辈:敬景节科魁国民其之直士永文浦荣作吉龙元恒
河南新乡梁氏字辈:怀名孟志宝孔学圣贤泽成龙继先德世传宗家兴旺延万通苏锡常联海杭来忠臣永盛长
河南卫辉梁氏字辈:清林照埙镜汉桂熙增铭法松然在鉴满柏耀坤铜
河南洛宁梁氏字辈:幸有篁林万年青品兼南山苍劲松虚心向上翠挺秀一枝三叶抚育情
河南光山梁氏字辈:树德培家本维思世绍之光昭其可大建学庆贤熙
河南南阳梁氏一支字辈:学文大成业传万
四川岳池梁氏字辈:昌道汉贤定梁盛肇秉邦嘉庆伯世运宏文克自开恩任恒绍景应受鼎钟龄
四川毗泸梁氏字辈:太炎宗德福仕志忠能友文才立大昌元珠安定郡学道光明廷万全隆盛举庆益喜青新
四川泸州梁氏字辈:应承永怀思祈天绍启文明仕克贤宗茂洪昌世泽远鸿图玉后复光先
四川内江梁氏字辈:国正天新顺家和万世兴文化有光辉
四川绵阳梁氏字辈:仁义安邦志道同德
四川峨眉梁氏字辈:方明登月贵茂绍德
四川梁氏一支字辈:国公启毕成明仕正朝廷
山东嘉祥梁氏字辈:膺有德金玉君子付太平
山东郓城梁氏字辈:于乃衍尔邦作福照其光
山东历城、登州、莱阳梁氏字辈:士节一永万玉世明学敬吉维振凤(春)延桂友
山东东平梁氏字辈:毓兴传绪久兆吉延开长作法诚树本广建庆贵祥鸿运少英志名源由正芳
广东信宜梁氏字辈:世宗福仲王庸超章为人以德(昌大文学)承其祖业
广东英德梁氏字辈:良桥华美景超显万世兴定泰传天久长发真有余
广东连州梁氏字辈:文伯国朝积守时之梁祖兴万世昌显扬发达家声远富贵荣华贤受长历代光宗成大业子孙后裔科登祥
湖南湘潭粱氏字辈:开怀振祖德佑启大荣昌忠孝承先志家声继世长
湖南长沙梁氏字辈:应世明仕立经国大文章克孝敦伦理培元锡吉祥光先声远显裕尔福延长
湖南沅江梁氏字辈:朝孟楚思文寿星拱瑞云英才贤达士工代永兴隆礼义传家远诗书祫后长端本宜善则立学绍前光
湖南湘西梁氏字辈: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江苏徐州梁氏字辈:奉立开端正大广先夫座邦家士喜忠贤
江苏宿迁梁氏字辈:汉文保堂正建荣昌贤公启化
湖北襄阳梁氏字辈:易有文是振纪世德尚永先理长诚
湖北天门梁氏字辈:德业应祖培,诗礼传世亨
湖北宜都梁氏字辈:世为文成立德本胜启先著设辉精远书生广继传
广西三江口梁氏字辈:喜馀进梁文仲尚云英廷万饬中光体春兆世常兴君臣多德泽邦国定昭明景福生民庆时和日月新(明)
广西玉林梁氏字辈:为朝廷培多士学田广积科名济美显升庸,际景运庆清时仁里泽居忠厚开基徵盛
广西河池安定堂梁氏字辈:英士嘉国启有玉(栋),昭庆(增)人文钟俊秀
安徽肥东梁氏字辈:民学忠正建立端方绍来先业长发其祥
安徽桐城梁氏字辈:诗礼传家宝猷为献上资发祥缘作善敦本以洪基
贵州都匀莽山梁氏字辈:治德安邦永世朝庭文兴发国正大光明
河北乐亭梁氏字辈:万世福国起立可文永庆志
江西瑞昌梁氏字辈:蒨之人竤大膺泰器性善良子孝季元必彦福金玉文梁吉有大用正国源枝焕彩光先德
辽宁营口梁氏字辈:玉世明学敬吉维振凤延桂友
辽宁本溪梁氏字辈:广文诚士学诗书济世深忠厚传家远万福希国恩
从上述姓氏的前世今生可看出,今天的姓氏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来的,都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迁——要么是为了保护生命保护家族而隐去原姓改为他姓、要么是因为君王或达官贵族的赏赐或封赏而 作为姓名、要么是因为官职官名的世代传达来做姓名、要么是某种技能的职业彰显来做姓名、要么以重要的祖先名字作为姓氏来世代相传、要么是以中原文化为信赖与崇拜而汉化为姓氏,等等,一句话,对于炎黄文化与民族而言,姓氏一直就是最崇高最崇敬并最聪慧的,除了在生命与家族灭绝危难之际才改姓而外,其他的姓氏变迁都是感恩戴德的中华文化理念,都是推进中华社会尽快尽早发展的内心展示。
我们的血液里基因已定格,但为了在当今的物质奋斗与享乐的过程中回过头来察看自己与家庭的基因花絮,需要有远比物质财富更长久更精神的这些留念与传承——家风+习俗+绝活+家谱+缅怀+成就+
您贵姓?(39)可知其前世今生?
您贵姓?可知其前世今生?(31)
您贵姓?可知其前世今生?(32)